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

S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队伍 - 姓名首字母 - S - 正文

孙华

职称:
教授
职务: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城市考古、青铜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课题有:

(1)滇东黔西的青铜文化;

(2)寿县李三孤堆楚墓铜器的整理与研究(与高崇文教授合作);——以上两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

(3)三峡文物考古研究系列(主编);

(4)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研究系列(主编)——以上为新闻出版署“十一五”重点图书项目)等。

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铜器研究、中国城市考古

1. 孙华:《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2000年。

2. 中国古代文物大典编辑委员会编(孙华等执笔):《中国文物大典·青铜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3. 孙华、苏荣誉:《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巴蜀书社,2003年。

4. 李心峰主编、孙华副主编:《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雷德侯、孙华主编:《中国佛教石经·四川省(第一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

6. 温狄娅、孙华主编:《中国佛教石经·四川省(第三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年。

7. 孙华、王红光主编:《贵州侗族村寨调查简报》,巴蜀书社,2016年。

8. 孙华、王红光主编:《贵州苗族村寨调查简报 1-4》,巴蜀书社,2016年。

9. 孙华、王红光主编:《湖南侗族村寨调查简报》,巴蜀书社,2016年。

10. 孙华、王红光主编:《云南白族村寨调查简报》,巴蜀书社,2016年。

11. 孙华主编:《四川藏族村寨调查简报》,巴蜀书社,2018年。


1. 孙华:《关于二里头文化》,《考古》1980年6期。

2. 孙华:《巴蜀为郡考》,《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2期。

3. 孙华、郑定理:《汉代秧鼓俑杂说》,《农业考古》1986年1期。

4. 孙华:《盘庚迁殷地望辨》,《中原文物》1986年3期。

5. 孙华:《芦族西徙及其与彝族关系》,《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1期。

6. 孙华、何志国、赵树中:《梓潼诸阙考述》,《四川文物》1988年3期。

7. 孙华:《巴蜀文物杂识》,《文物》1989年5期。

8. 孙华:《鳖灵名义考——兼论鳖灵与蜀开明氏的关系》,《四川文物》1989年5期。

9. 孙华:《先秦货币杂说》,《考古与文物》1990年2期。

10. 孙华:《四川忠县丁房阙辩》,《文博》1990年3期。

11. 孙华:《蜀人渊源考》,《四川文物》1990年4期。

12. 孙华:《蜀人渊源考(续)》,《四川文物》1990年5期。

13. 孙华:《蜀人南迁考》,《成都大学学报》1991年1期。

14. 孙华:《成都得名考》,《成都文物》1991年3期。

15. 孙华、巩发明:《平杨府君阙考》,《文物》1991年9期。

16. 孙华:《三台郪江崖墓所见汉代建筑形象述略》,《四川文物》1991年5期。

17. 孙华:《新干大洋洲大墓年代简论》,《南方文物》1992年2期。

18. 孙华:《绵阳市鱼泉寺》,《四川文物》1992年2期。

19. 孙华:《铜树——太阳栖息的扶桑和若木》,《中国文物报》1992年5月17日。

20. 孙华:《凸睛铜面——蜀人的尊神烛龙和蚕丛》,《中国文物报》1992年5月24日。

21. 孙华:《铜立人像——瞎眼巫史的总管》,《中国文物报》1992年5月31日。

22. 孙华:《铜菱形饰——具有特别含义的眼睛》,《中国文物报》1992年8月2日。

23. 孙华:《铜鸟——蜀人天神与刘联系的使者》,《中国文物报》1992年9月13日。

24. 孙华:《关于三星堆器物坑若干问题的辩证》,《四川文物》1993年4期。

25. 孙华:《关于三星堆器物坑若干问题的辩证(续)》,《四川文物》1993年5期。

26. 孙华:《关中商代诸遗址的新认识——壹家堡遗址发掘的意义》,《文物》1993年5期。

27. 孙华:《关于新干大洋洲大墓的几个问题》,《文物》1993年7期。

28. 孙华:《三星堆器物坑的年代及性质分析》,《文物》1993年12期。

29. 孙华、刘绪:《壹家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1期。

30. 孙华:《羊子山土台考》,《四川文物》1993年1期。

31. 孙华:《试论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分期》,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国古代铜鼓研究学会编:《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32. 孙华:《玉鬼神面小议》,《中国文物报》1993年7月11日。

33. 孙华:《凸好郭器的渊源》,《中国文物报》1993年11月14日。

34. 孙华:《铜卧虎的联想》,《中国文物报》1993年11月28日。

35.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孙华、张奎、张崇宁、孙庆伟执笔):《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二次发掘》,《文物》1994年1期。

36. 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孙华、刘绪执笔):《陕西扶风县壹家堡遗址1986年度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二)》,科学出版社,1994年。

37. 孙华:《陕西扶风县壹家堡遗址分析——兼论晚商时期关中地区诸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二)》,科学出版社,1994年。

38. 孙华:《半球形器用途考略》,《南方文物》1995年1期。

39. 孙华:《川陕列石遗迹的年代及性质》,《四川文物》1995年4期。

40. 孙华:《关于晋侯对组墓的几个问题》,《文物》1995年9期。

41. 孙华:《匽侯克器铭文浅见——兼谈召公建燕及其相关问题》,陈光汇编:《燕文化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42. 孙华:《古越阁藏先秦兵器札记三则》,王振华编:《商周青铜兵器暨夫差剑特展论文集》,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社,1996年。

43. 孙华:《夏文化探索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先秦史学会、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夏文化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96年。

44. 孙华:《晋公戈年代小议》,《文物季刊》1997年2期。

45. 孙华:《晋侯(苏)/(颐)组墓的几个问题》,《文物》1997年8期。

46. 孙华:《三台郪江崖墓》,《文物天地》1998年3期。

47. 孙华:《丹图王家山铜錞于》,《文物天地》1998年6期。

48. 孙华:《周代前期的周人墓地》,《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9. 孙华、何志国、赵树中:《梓潼诸阙考述》,《四川文物》1988年3期。

50. 孙华:《商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在纪念殷墟发掘70周年之际的反思》,“三代文明研究”编辑委员会:《三代文明研究(一)》,科学出版社,1999年。

51.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52. 孙华:《洪水、治水与文明——中国两个洪水传说地区文明进程的考察》,《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53. 孙华:《尖底陶杯与花边陶釜——兼说峡江地区先秦时期的远古渔盐业》,重庆市博物馆编:《巴渝文化(4)》,重庆出版社,1999年。

54. 孙华:《峡江地区的先秦文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5. 王毅、孙华:《宝墩村文化的初步认识》,《考古》1999年8期。

56. 孙华、赵化城:《忠县甘井口遗址群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24日。

57. 孙华:《悬鱼与振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1期。

58. 孙华:《长江中游地区商代考古的新认识——读< 新干商代大墓>》,《南方文物》2000年1期。

59. 孙华:《四川绵阳平阳府君阙阙身造像——兼谈四川地区南北朝佛教龛像的几个问题》,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60. 孙华:《甲骨文的发现与三代考古的发展》,吕伟达编:《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00周年论文集》,齐鲁书社,2000年。

61. 孙华:《成都平原的先秦文化》,宿白主编:《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62.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峡考古队、重庆市三峡库区田野考古培训班、忠县文物管理所(孙华、王玉、朱萍执笔):《忠县㽏井沟遗址群哨棚嘴遗址发掘简报》,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 1997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

63. 孙华:《唐末五代的成都城》,“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64. 孙华:《中国青铜文化体系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五)》,科学出版社,2003年。

65. 孙华:《中山王■墓铜器四题》,《文物春秋》2003年1期。

66. 孙华:《四川盆地盐业起源论纲——渝东盐业考古的现状、问题与展望》,《盐业史研究》2003年1期。

67. 梁旭仲、孙华、李绍明、谭继和、王家祐、李复华、林向、宋治民、霍巍、段渝、王毅、江章华、刘弘、高文、丁祖春:《< 四川文物>创刊20周年笔谈》,《四川文物》2004年1期。

68. 孙华:《渝东史前制盐工业初探——以史前时期制盐陶器为研究角度》,《盐业史研究》2004年1期。

69. 孙华:《楚国国都地望三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70. 孙华:《文化遗产“学”的困惑》,《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5期。

71. 孙华:《太阳和凤凰的颂歌——写在金沙村太阳神鸟金饰被推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际》,《中国文物报》2005年8月10日。

72. 孙华:《何时揭开巴国之谜?——谈三峡考古重要学术课题之进展》,《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2期。

73. 孙华:《徜徉在远古三峡文化交流走廊》,《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2期。

74. 孙华:《重庆忠县泰始五年石柱》,《文物》2006年5期。

75. 陈德安、陈显丹、杨晓邬、马继贤、宋治民、林向、孙华、肖先进、施劲松:《纪念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现二十周年专栏——回顾与感言》,《四川文物》2006年3期。

76. 孙华:《西南考古的现状与问题——代< 南方文物>“西南考古”专栏主持辞》,《南方文物》2006年3期。

77. 孙华:《“文化线路”成为年度关键词》,《中华遗产》2007年1期。

78. 孙华:《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与利用》,《文化月刊》2007年2期。

79. 孙华、何志国、曾先龙、梅杉:《重庆忠县砂砖厂西汉土坑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7年5期。

80. 孙华:《滇东黔西青铜文化初论——以云南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的考古材料为中心》,《四川文物》2007年5期。

81. 孙华:《再论三星堆器物坑的年代和性质》,西安半坡博物馆编:《史前研究(2006)》,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82. 孙华:《重庆忠县邓家沱阙的几个问题》,《文物》2008年4期。

83. 孙华:《绍兴印山大墓的若干问题——读:《印山越王陵》札记》,《南方文物》2008年2期。

84. 孙华:《忠县土主庙阙为严氏墓阙新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长江文明(第一辑)》,重庆出版社,2008年。

85. 孙华:《青藏高原的东缘 古族南迁的走廊——关于所谓“南方丝绸之路”几个问题》,《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12月增刊。

86. 孙华:《重庆云阳张桓侯祠考略——兼谈张桓侯祠异地搬迁保护之得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长江文明(第二辑)》,重庆出版社,2008年。

87. 刘旭、孙华:《野石山遗存的初步分析》,《考古》2009年8期。

88. 孙华:《四川盆地史前谷物种类的演变——主要来自考古学文化交互作用方面的信息》,《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S2期。

89. 孙华:《苍洱考古拾零》,《考古与文物》2009年6期。

90. 孙华:《三星堆“铜神坛”的复原》,《文物》2010年1期。

91. 孙华:《重钢大渡口厂区保护和利用设想》,《中国文物报》2010年1月29日。

92. 孙华:《羊马城与一字城》,《考古与文物》2011年1期。

93. 孙华:《试论城洋铜器存在的历史背景》,《四川文物》2011年3期。

94. 孙华:《晋侯邦父组墓的初步分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八)》,科学出版社,2011年。

95. 孙华:《三星堆出土爬龙铜柱首考——一根带有龙虎铜饰件权杖的复原》,《文物》2011年7期。

96. 孙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几个问题》,《四川文物》2012年1期。

97. 孙华:《试论遗产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以<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遗产分类为例》,《南方文物》2012年1期。

98. 孙华:《文化景观是什么?》,《中国文物报》2012年6月15日。

99. 孙华:《文化景观有几类》,《中国文物报》2012年7月20日。

100. 孙华:《土司遗址:中国古代山城的杰出代表》,《世界遗产》2013年1期。

101. 孙华、陈筱、刘秀丹:《山水侗寨——室外桃源的活态遗产》,《世界遗产》2013年4期。

102. 孙华:《村落体系的割裂导致“孤岛化”》,《世界遗产》2013年5期。

103. Hua, Sun. "The Sanxingdui Culture of the Sichuan Basin." InA Companion to Chinese Archaeology, edited by Underhill, Anne P., 147-168.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3.

104. 孙华:《大遗址规划浅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05. 孙华:《长江上游的早期城市文明》,陈燮君主编:《城市的足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06. 孙华:《重庆忠县石宝寨考略——兼评石宝寨保护工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长江文明.第十二辑》,重庆出版社,2013年。

107. 孙华:《三星堆器物坑的埋藏问题——埋藏年代、性质、主人和背景》,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南方民族考古(第九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108. 陈元棪、孙华:《白鹤梁题刻》,《世界遗产》2014年1-2期合刊。

109. 孙华:《土司遗址》,《世界遗产》2014年1-2期合刊。

110. 陈筱、孙华:《苗族村寨》,《世界遗产》2014年1-2期合刊。

111. 陈元棪、孙华:《侗族村寨》,《世界遗产》2014年1-2期合刊。

112. 万娇、孙华:《中国白酒老作坊》,《世界遗产》2014年1-2期合刊。

113. 孙华、陈元棪:《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四川文物》2014年1期。

114. 孙华:《“一河一路”为何能申遗成功》,《时事报告》2014年8期。

115. 孙华:《渠县晚期石阙的年代问题》,高大伦、王本川、何本禄主编:《汉阙与秦汉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116. 孙华:《重庆三峡库区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回望——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中国文化遗产》2014年2期。

117. 孙华:《阆中石室观< 隗先生石室记>》,《文物》2014年8期。

118. 孙华:《纪念性遗产与纪念碑》,《中国文物报》2014年5月30日。

119. 孙华:《中国的纪念性遗产》,《中国文物报》2014年6月13日。

120. 孙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物质表征》,张文彬主编:《中国物质文化史》,开明出版社,2014年。

121. 孙华:《夜郎文化的新探索——读张合荣< 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张合荣著:《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科学出版社,2014年。

122. 孙华:《中国土司遗产考古》,《南方文物》2015年1期。

123. 孙华:《遵义海龙囤遗址初论》,《南方文物》2015年1期。

124. 孙华:《宋元四川山城的类型——兼谈川渝山城堡寨调研应注意的问题》,《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

125. 孙华:《试论四川渠县石阙的年代和风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8期。

126. 孙华:《传统村落的性质与问题——我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一》,《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4期。

127. 孙华:《传统村落保护的学科与方法——中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二》,《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5期。

128. 孙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行动——中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三》,《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6期。

129. 陈筱、孙华:《中国石窟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四川文物》2015年2期。

130. 孙华、陈元棪:《涪陵白鹤梁题刻的保护与展示》,《四川文物》2015年5期。

131. 孙华:《“线状遗产”“线性遗产”“文化线路”关系说》,《世界遗产》2015年3期。

132. 孙华:《神秘三星堆》,《知识就是力量》2015年5期。

133. 孙华:《千手观音修复之我见》,《世界遗产》2015年6期。

134. 孙华、陈筱:《东魏北齐邺城布局问题的思考》,庆贺徐光冀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编委会编:《庆贺徐光冀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

135. 孙华:《长江三峡库区重要文物保护工程述评——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编:《三峡文化研究(第十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136. 孙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文物出版社,2015年。

137. 孙华:《论线性遗产的不同类型》,《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1期。

138. 孙华:《涪陵白鹤梁题刻若干问题的辨析》,《考古学报》2016年1期。

139. 孙华、王思渝、魏子元、张夏:《关于遗产保护主题的思考》,《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2期。

140. 孙华、韩博雅:《生态博物馆建设指南(上、下)》,《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5、6期。

141. 孙华:《我国大型遗址保护问题的思考》,《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6期。

142. 孙华:《成都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源》,向勇编:《新常态——城市发展与创新设计》,金城出版社,2016年。

143. 孙华:《中国城市考古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著:《东亚都城和帝陵考古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

144. 孙华:《安阳时期商朝国家的政治版图——从文化分域和重要遗存的角度来考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10卷)》,文物出版社,2016年。

145. 孙华、陈筱:《安岳茗山寺石塔的初步分析》,大足石刻研究院编:《大足学刊(第一辑)》,重庆出版社,2016年。

146. 孙华:《广汉长王君治石路碑文跋——东汉一则有关盐道文献的索隐辨正》,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川盐文化圈研究——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年。

147. 孙华:《广元古代历史的足迹(代序)》,梁咏涛编:《皇泽精藏:皇泽寺博物馆藏品集萃》,文物出版社,2016年。

148. 孙华、王红光:《保护民族村寨,促进社会发展(总序)》,孙华、王红光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内容总录系列》,巴蜀书社,2016年。

149. 孙华:《中欧建筑考古研讨》,《国际学术动态》2017年3期。

150. 孙华:《蜀道遗产初论——年代、路线和遗产类型》,《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2期。

151. 孙雪静、孙华:《川渝石窟的历史与价值》,《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3期。

152. 孙华、奚江琳:《军事工程遗产概说》,《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5期。

153. 孙华:《传统村落保护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中国生态文明》2017年4期。

154. 李哲、李严、孙华、陈筱、方俊永、郭韬:《低空遥感考古实务》,《中国文化遗产》2017年2期。

155. 孙华:《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文史知识》2017年6期。

156. 孙华:《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中国文化遗产》2017年6期。

157. 孙华:《三星堆凸目尖耳铜面像考》,何驽主编:《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7年。

158. 孙华:《三星堆遗址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南方民族考古(第十五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

159. 孙华:《海昏侯刘贺墓园遗迹刍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

160. 孙华、陈筱:《文物保护建筑初论》,《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1期。

161. Sun, Hua. "Minshan Temple in Anyu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Liu Benzun Religious sect.",Journal of World Buddhist Cultures1, (2018).

162. 孙华:《石刻所见宋代四川移民——以重庆白鹤梁题刻为中心》,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南方民族考古(第十七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

163. 孙华:《遗产与遗产保护学——以文化遗产学的学科范畴为中心》,《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12期。

164. 孙华、王怡苹:《景德镇瓷窑遗址保护与展示刍议》,《遗产保护与研究》2018年5期增刊。

165. 陈筱、孙华、刘诗秋:《元中都考古调查与复原试探——兼谈中国近古都城发展史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4期。

166. 陈筱、孙华:《中国近古新建都城的形态与规划——从元明中都的考古复原和对比分析出发》,《城市规划》2018年8期。

167. 孙华:《玉璧的造型渊源及象征意义——以三星堆和金沙村的璧形器为证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商时期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8年。

168. 孙华、王怡苹:《玉戈和玉圭——以殷墟妇好墓戈形玉器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夏商时期玉器及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

169. 孙华:《宋元四川山城的类型》,姜锡东、王青松编:《中国宋史研究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170. 孙华:《为了千年容颜永驻》,《人民日报》2018年5月30日。

171.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与对策》,《中国文物报》2018年8月17日。

172. 孙华:《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成果荟萃》,《中国文物报》2018年11月26日。

173. Zhu, Wei and Hua, Sun."Conserving the common heritage of humanity.",China Pictorial11, (2019).

174. 孙华:《工业遗产的三个问题——相关概念、类型特征、保护对策》,武力编:《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第五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

175. 孙华:《战国时期的成都城——兼谈蜀国都城的都城规划传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13卷)》,文物出版社,2019年。

176. 孙华:《七曲山文昌宫“除毁贼像碑”》,《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11期。

177. 孙华:《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城镇——兼谈历史城镇与传统村落和城市遗址的关系》,《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年4期。

178. 孙华、李光涵:《从大利侗寨窥见西南民族村寨保护》,《乡村地理》2019年3期。

179. 孙华:《中国盐业遗产散论——盐业遗产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盐业史研究》2019年9期。

180. 孙华、陈元棪:《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关晓武、苏荣誉主编:《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研究中心集刊(第一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181. 孙华:《遗产价值的若干问题——遗产价值的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和评价》,《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1期。

182. 孙华、郑启慰、蔡诗雨:《从传统茶业到现代茶业——浮梁昌北茶业遗存和湄潭国家茶业旧址》,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编:《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普洱景迈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

183. 孙华:《为了美好长存》,《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1期。

184. 孙华:《文化遗产概论(上)——文化遗产的类型与价值》,《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1期。

185. 孙华:《文化遗产利用刍议》,《中国文化遗产》2020年1期。

186. 陈筱、孙华、刘汝国:《曲阜鲁国故城布局新探》,《文物》2020年5期。

187. 孙华、闵锐、王雨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初论——遗产范围、开辟过程、重要路段和价值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十一)》,科学出版社,2020年。

188. 孙华:《“三代考古”概说》,《文物天地》2021年10期。

189. 孙华:《国家文化公园初论——概念、类型、特征与建设》,《中国文化遗产》2021年5期。

190. 鲁昊、付宛璐、柴珺、朱亚蓉、余健、张跃芬、孙华:《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成分检测及相关问题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9期。

191. 孙华:《三星堆埋藏坑概说》,《文史知识》2021年8期。

192. 孙华:《主持人语》,《中国文化研究》2021年2期。

193. 孙华:《文化遗产概论(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1期。

194. 孙华:《后记》,《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3期。

195. 陈筱、孙华:《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模数控制方法试探——从明中都设计尺度复原谈起》,《建筑学报》2021年2期。

196. 孙华:《铜器波曲纹的构成与来源——三星堆、十二桥文化与周代波曲纹的关系》,《四川文物》2021年1期。

197. 孙华:《遗址博物馆的特点与规建》,《东南文化》2022年4期。

198. 孙华、王建新、赵荣、张颖岚、刘卫红、余洁:《笔谈:考古遗址公园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4期。

199. 孙华:《试论遗址博物馆与遗址公园的关系》,《博物院》2022年3期。

200. 孙华、黎婉欣:《中国上古太阳鸟神话的起源与发展——从古蜀文化太阳崇拜相关文物说起》,《南方文物》2022年1期。

201. 孙华:《三星堆人的神圣动物——三星堆埋藏坑动物元素铜像的初步分析》,《江汉考古》2023年2期。

202. 孙华:《王杰< 西路场图说>跋》,《盐业史研究》2023年4期。

203. 孙华:《三星堆埋藏坑的组合铜器——三星堆神庙中沟通人神的供奉器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9期。

204. 孙华:《三星堆国家的结构和特征》,《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1期。

205. 孙华、霍巍、施劲松、雷兴山、王洋、冉宏林、王献华:《三星堆考古与中华上古文明》,《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1期。

206. 孙华:《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四川省成都大剧院出土石犀简论》,《成都文物》2023年2期。

207. 孙华:《九鼎传说与铸鼎象物》,练春海主编《制器尚象: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208. 孙华:《大理古城的保护与利用》,《中国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道路的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创立四十周年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年。

209. 孙华:《巴蜀青铜文明概说》,《花开并蒂——巴蜀青铜文明特展》,四川美术出版社,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