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本科生陳詠琛。今天,能作为本科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也略带一丝紧张——毕竟站在这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底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过去四年中悉心教导、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一路陪伴我们走过点点滴滴的同学、朋友和家人,表达最衷心的感谢。记得2021年的开学典礼,我们戴着口罩坐在台下,如今,四年本科生涯匆匆过去,我们再次聚首,相信每位同学都经历了蜕变。从选不上的通选课、爬不起来的早八,到写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文献,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正是这些“不轻松”,让我们今天有资格坐在这里。所以,恭喜大家努力坚持下来,顺利毕业。请大家为自己鼓掌,真诚地说一句:“你真的很棒,辛苦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四年,值不值得?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考古?又为什么坚持考古?也许是因为热爱,也许是机缘巧合,甚至有时候,我们也曾动摇、怀疑,是否该转行,是否真的适合这条路。但我一直相信,但我始终相信,能够成为一名“考古人”,能够在考古文博学院学习和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它的意义。
或许,考古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和理论,更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我翻到了之前在周原的田野日记,想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段:“11月21号,骨头和板灰剔得我腰疼,终于发现人骨遗迹的时候差点感动哭了。真切地直面历史,这种感觉真好。”考古学并非书斋之学,我们走过校园,也走过田野;翻过文献,也摸过陶片。那些夏日炎炎中晒得黢黑的皮肤,那些在地层前皱眉的瞬间,都是我们这个专业独有的浪漫。我们所有的汗水与坚持,都是为了离古人更近、离真实更近。在某些瞬间,我们确实做到了。相信每一位在田野、博物馆、实验室中认真付出的同学,都懂得这种纯粹的快乐。或许多年后,我们早已忘记六大段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但当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周原遗址”四个字,依旧会自豪地想起自己写过的考古报告;依旧没有忘记第一次触摸小口尖底瓶那种“哇”的感觉;依旧记得拼合出一件完整瓷碗时怦怦的心跳声。因为这些最鲜活的感动和回忆,都是我们用心地认识、真诚地感受这个世界的见证。如果说到这里,你也悄悄笑了,那我们这四年,就值了。
本科旅途中的每一段记忆都弥足珍贵,而每一位陪伴者也都值得最真诚的谢意。如果我说,考古人的感情是特别温暖的,想必大家不会反对。在田野我们同吃同住,和师长、同学们一起庆生、打球、包饺子,围在关键柱边讲笑话,走过长长的调查路,看着刮不明白的地层仰天长啸,为搞不懂的遗迹现象绞尽脑汁。我们共同踏上一段热血旅程,肩负着学术传承的责任与梦想。如今,正如老师们曾一次次手把手教我们刮面,手铲也从他们手中交到我们手中,由我们来续写未来的故事。
今天之后,我们将各奔前程。至于我们未来会做什么?我想,没有人能够回答,也没有人能够设限。或许有人会继续深耕学术,有人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考古徒”永远是彼此的战友。愿我们始终怀有对世界纯粹的好奇,哪怕前路充满未知,也依然愿意相信、愿意热爱。就像四年前那个对考古懵懂却勇敢的你,毅然走进了这个看似冷门却意义非凡的世界。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